《安康学院学报》2024年第1期刊发我院刘晓勇教授理论文章《论当代传统诗词创作的守正创新》。
文章认为,中国的诗词格律在几千年的诗歌史上有过多次重大的诗体嬗变,近体诗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古体诗被废止,长短句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律诗和绝句被淘汰,各种诗体相互借鉴是我国传统诗词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。
文章认为,传统诗词的是与否,取决于是否符合格律这个最基本的要求;而传统诗词的好与坏,则取决于能否通过汉字的排列组合营造出盎然诗意。传统诗词必须努力追求全兼全顾的整体诗意,它包括有机结合的诗情、诗趣和诗格三要素,做到诗情贵真、诗趣贵新、诗格贵高。
文章认为,传统诗词能否真正复兴,关键在于能否把握时代的脉搏跳动。具体说来,取决于诗人的创作能不能完成三个根本性的转变。一是要在创作立场上完成由传统士大夫情节向人民公仆情怀的转变。二是要在指导思想上完成由古代民本思维向现代民主思维的转变。三是要在歌咏对象上完成从反映农业社会向反映现代社会的转向。
文章认为,传统诗词相较于现代诗歌而言题材语言相似度比较高,缺少众声喧哗的自由氛围,这就要求大力培养诗词青年的创新意识,可以从三个方面下功夫:一是推动传统诗词大步走进校园,二是在中西诗歌比较中增加文化自信,三是在学习现代汉语诗歌中互相借鉴。
全文转载如下:
(best365网页版登录 文/张吉祥 审核/刘晓勇)